开运体育(集团)管理有限公司
文化沙龙
“廉洁好家风”主题征文系列(二)
返回
来源:原创 浏览:1896次
分享到:

  慎终追远 廉洁齐家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句话的意思,说的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先祖,自然就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这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的家族传承文化,每个家庭在一代代的传承中,能够不忘先祖的教诲,能够延续和积淀先辈的文化精髓,并在一代又一代子孙中得到弘扬,那么,就会孕育出无数德行敦厚的人来,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好。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对我们成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生学堂。国家的兴盛,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成就,都离不开家庭的滋润和培养,而一个家庭的家教和家风,则是用它润物细无声的锋利,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身上。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国家兴;反之,家风不正,则民风不纯,民风不纯,则世风日下,社会的风气也就会受到影响,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社会的秩序就会遭到破坏。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重视家庭,注重家教家风,在历史上也形成了《孔子家语》《颜氏家训》等具有代表性的治家名训。《礼记·大学》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说的是治国必先治家,治家必先修身,如何修身治家,那就要正心,做到廉以修身,俭以养德,培育清廉自守的家教家风。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则陶母退鱼的故事,说的是东晋名将陶侃,少时曾任浔阳县吏,监管渔业,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湛氏送了一罐腌鱼,他母亲收到后,又原封不动地退还给他,并写信斥责他:“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耐增吾忧也。”湛氏以此教育儿子为官要廉洁奉公、不牟取私利,正因陶母的言传身教,陶侃时刻牢记这个教训,后来历任武昌太守、荆州刺史等官职,他时刻遵从母训,克自奉公、廉洁自律,他领军出征,凡有战利品,都分给士卒,自己不留一点私货,因此,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士气旺盛。

我们熟知的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李广利为了拉拢他,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司马迁之女妹绢十分喜欢,司马迁却劝导女儿:“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当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司马迁大义退玉璧的故事,与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中“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如一文。”意蕴相近,意在告诫后人为人处世要公道正派、廉洁自律。

中国历史上有“青天”之誉的包拯,他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做监察御史时,为官公正不阿、清正廉洁,他给后人留下了具有垂范警示之鉴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不仅是他对子孙后代的告诫,也是他一身廉洁奉公的写照,他躬行此训,以为倡导,后人思之践之,留下了很多千古流芳的清廉佳话。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廉洁齐家,家齐而国治,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清廉自守的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积淀,我们应该珍惜和弘扬先辈留下的优秀传统,一代一代传承延续,让不受、不污的廉洁之风成为家庭的主旋律,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纪检监察部李春艳供稿

 


 

品一味家风


我记得,有一首歌,名叫《国家》,它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这千万家中,每一个小家庭,不仅仅是我们每个人幸福生活的港湾,更是牵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细胞。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己修身,整齐家风,才能治国理政,心怀天下。国以家为基,家以和为贵。每个小家庭,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发展下,逐渐形成了自身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准则,这便是家风。而好的家风,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美德,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外婆,便用她的一生践行了“勤俭持家、正直善良”的作风,用一言一行教育着我们后人。

在我印象里的外婆,是勤劳淳朴、勤俭持家的。小时候,我常常从妈妈口中听到很多关于外婆的故事。一块破布、一件旧家具、一截线头,或多或少都记录着外婆蹉跎的岁月。但脑海里记忆最深的画面,是外婆半夜起身赶集卖货的情景。夜色还深,看完熟睡的孩子后,她独自一人奔赴到几公里外的小镇上,将一袋袋两百多斤重的货物扛上手推车,弯着腰俯着身咬着牙拉车前行,继续赶往另一个村庄。一双腿艰难地行走了几公里远的泥路后,坐在路边休息时都是颤抖的。为赚取那几块钱的商品地域差价,外婆不得不几处奔波。也是这几块钱的差价,让外祖父母没有受屋漏之苦,让四个儿女没有受饥寒之苦,也给了我们孙辈一个快乐的童年。光阴似箭,时光如梭。晚年的外婆,因年轻时的过度操劳,腿脚逐渐变得不利索。晚辈们轮流把外婆接到家里照顾,外婆却总是闲不住,一有空就帮忙打扫卫生,找到机会就下厨做饭。家里人说,外婆每到一个地方,屋子里总能充满欢声笑语,四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在与外婆相处的日子里,无论多困难的环境,外婆都没有畏惧退缩;无论世道怎么变化,外婆总说做人要保持一颗初心,到哪都得行的端坐的直;无论父母儿女相隔多远,外婆总会在电话里传递牵挂和思念。在课本里,周敦颐借“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清正廉洁;郑板桥借“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瘦竹告诉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屈原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言倾诉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在生活中,外婆常用简单的言语告诉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用一举一动教育我们“为人要善良,行事要正直,处事要坦荡”,唯有保持一颗初心,才能无悔此生走一遭。外婆的一生,就像一本传记,只有慢慢地去品味它,方能读出其中韵味。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良好的家风,伴我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也将继续激励着我和我的家人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只有我们每一个社会的细胞充满活力,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充满希望。只有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家业兴旺、家风良好,我们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杨晓蝶供稿

 

 

 

“黑脸”老赵


在屏边县大绿树水库工程施工现场,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身材高大、头戴“云南建投”字样白色安全帽、手拿工具包和记录本巡检的人,他会不时用手机“取证”或用记录本记录任何违规现象和安全隐患。他就是工地的专职安全员赵声义,人称“黑脸”老赵,我的父亲。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每个施工项目都是任务重、时间紧,为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开展,工程项目部加大了对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投入,使得交叉作业多了起来,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老赵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每天第一时间进入施工现场,整个工地就成为了他巡检的大舞台,在安全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的他深知安全重于泰山,工程施工重在现场、重在过程监控。

作为项目专职安全员,老赵知道做好安全工作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一份“天大”的责任。每次在工地安全巡检时,他都会背着工具包走完整个工程施工现场。可别小看这个工具包,照相工具、笔、记录本、螺丝刀、反光条、电工工具箱尽收其中。每当看到工地上有防护网松了、防护栏倒了,施工电路存在安全隐患或施工道路转弯和路基边的反光条脱落等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会第一时间主动处理,遇到施工作业人员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他会立即指出不对的地方、提醒工作人员,并责令立即整改。为此,老赵常常与一些不能理解的施工人员发生争执,但他从来都坚持自己的立场,在涉及安全方面的事情上绝不退让一步,严肃对待任何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所以大家都称他“黑脸”老赵。可是老赵听到大家这样称呼后只是笑了笑,他说:“安全无小事,不出事什么都好,出了事就是大事,只要项目能按质按量安全竣工,其他都没什么。”有一次,项目部为了评选文明示范工地,派遣技术员去工地拍摄工程图片,为了找到能拍摄工程图片的好角度,技术员攀爬上一个3米多高的脚手架,“赶快下来,站在上面危险!”没一会儿老赵就对他“喊话”了,在确保技术员安全离开脚手架后,老赵严肃地告诫了一番才走向下一处检查地点。

老赵对工作非常认真,那极其负责的态度常常有人不理解,认为他不懂变通,是个老顽固,可是老赵说:“安全工作就是要坚持死缠烂打,反复说教,直到职工受到教育、整改措施落实为止。”可不,你看那输水洞入水口的小杨下意识地扶了扶安全帽,又紧了紧脖子下的安全帽带子;变电箱旁边的老潘也检查了一遍电路,把接触到地面的电线全部架空了起来。原来被“喊话”过的他们看到了“黑脸”老赵向这边走过来。随着工程的顺利推进,作业面从地面升到了高空,安全隐患也多了起来。随着大坝心墙帷幕灌浆作业面的升高,在高空作业中如何保障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或如何有效防止高处坠物伤人等事项,又都成了老赵聚焦扫描的重点。对于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整改的老赵会亲自监督整改过程,不能立即整改的及时报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老赵从事安全工作至今已有30余年了,他一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于1992年被评为开运体育(集团)管理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1997年在石门水库第一期工程施工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16获得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基层专职安全员荣誉称号,他用爱岗敬业的态度走好了自己的每一步,在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体现了一个专职安全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赵磊供稿

 

 

 

严正家风世泽长


一座姚安城,半部云南史。说起家风,姚安县光禄镇的高氏家风可以说是严正家风的典范。因家住光禄,从小耳濡目染,对高氏家风感受颇深。

家乡的家风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很有名,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乡的高氏家风依旧能飘进我的耳朵,每次看到在电视上宣讲有关家乡的高氏家风,我都觉得无比自豪,因为我可以骄傲地和旁人说,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家乡的家风。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齐家讲的就是治家,治家,首先要有良好的家风。在高氏家风中也有这样一句话:“忠诚立德,做好官,清白身。”高氏家族,从宋代开始,就一直治理着姚安这片土地,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创造了五十四代世袭土司。还曾有“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侯”的传奇。直到后来的高氏族人高升泰要求自己的儿子高泰明把王位让出还给大理段氏,书写了一段“为而不争”的佳话。高氏家族历代备受帝王重用,受百姓爱戴,其为官之道和处世之道可见一斑。这其中的奥秘就是高氏的严正家风。

在家乡,高氏是大姓中的大姓,一个家族的兴旺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家族的家风家训,高氏族人高奣映曾著书八十一本来传承高氏家风,他的著作曾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高氏族人,在光禄当地,“三步两道台,一门五举人”的奇说一直激励着高氏族人开拓进取。当然家风不分家族,它对其他家族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时候读过他的《高氏家训》《迪孙》《训子语》等,那个时候读书都是被家里人强迫着死记硬背,现在再去细细品读,才发现,其实那些都是极好的家风家训的范本。

小时候,家里人一直拿高氏家族的兴旺发展作为典范,激励我们要遵规守矩,莫忘家风家训,以后将自己家族发扬壮大,光宗耀祖。爷爷也总和我讲高氏家族在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爷爷说清朝的时候,高奣映曾率领土司军队协助清军平定吴三桂叛乱,高氏60条家训家规就是高奣映写下留给我们后人的,我们都很敬佩他,立志以后要向他学习,做一个英雄。爷爷还跟我们讲以前高氏土司制度、土司衙门等,孩时的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将家风建设提到了制度高度。家风坏,腐败现。“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习总书记的这句话,直指要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家庭不和谐,或者家风败坏,很容易出现各种腐败问题。可见,家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及生活工作影响颇深。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稳定的道德规范与为人处世之道的总称,可以说它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的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历史上名人志士,大多都致力于良好家风建设,村里面的大姓人家,也都有自己家族的家风家训。从古至今,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熹的《朱子家训》、诸葛先生的《诫子书》以及《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无数有关家风的著作在民间广为流传。

家风的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好的家风可以说是一种正能量,将老一辈的优良家风家训传承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代的事情,让优良家风薪火相传,我辈自有责任。                   

杞桂林供稿

 

 

 

龙江感怀

 

少以孤身赴龙江,半觉茫然半须臾。

拳拳之心拾晨露,籍籍无名隐翠微。

勤廉当做孺牛事,清正方为古松魂。

他年若遂英雄志,不染贪腐不染奢。

 

肖宇供稿